今夏中原大旱,人们盼水寻水,望眼欲穿。平顶山市旱情尤其严重,百万市区人口面临用水危机。
一座严重“干渴”的城市,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科学谋划,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等鼎力支持、积极协调,我省相关部门和地区顾全大局、戮力同心,在极短时间内实施了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应急调水工程。
8月6日正式实施调水,丹江碧水沿着南水北调干渠北送220公里,18日22时成功流入平顶山市的“大水缸”白龟山水库,奏响了一曲众志成城战旱魔的动人乐章!
今年我省遭遇严重夏旱(自1951年以来6月至8月降雨量最少),其中平顶山的形势尤为严峻,143座水库98座干涸、49条河流44条断流,城区供水频频告急,在白龟山水库两次动用死库容向市区送水后,依然难解缺水危局。
7月9日,平顶山市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8月3日升至Ⅱ级。市区对洗车等特殊行业停止供水,园林绿化全部改用中水,停用10年的水厂无奈重新启用,一些地方实施定时供水甚至导致储水器具热销。
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城市的命脉。如果缺水问题持续恶化,百万市民将无水可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先后赶赴平顶山调研旱情。郭庚茂明确要求,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同时要力求保障生产用水、减少损失,厉行节约、循环利用。谢伏瞻要求,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保证人畜饮水,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准备,打好抗旱保秋这场硬仗。
8月5日我省召开抗旱工作汇报会,郭庚茂、谢伏瞻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力争全年粮食产量增而不减。
千急万急,民生最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各级各部门在抗旱行动中时刻从群众利益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首先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让百万市民吃水无忧,更成为平顶山市抗旱的头等大事。
8月19日上午,记者在白龟山水库看到,长途跋涉而来的丹江水正源源不断地注入白龟山水库。根据国家防总批准的方案,此次调水将持续30天,总调水量2400万立方米,目前平顶山市区日均用水量约27万立方米,丹江水将有效缓解市区饮用水源紧张局面。
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深有感触地说,从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到省内各级各部门,都饱含为民情怀,全力以赴实施应急调水工程,一场调水“战役”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
多年未遇的大旱,罕见的严峻考验,旱情就是命令,为让丹江碧水早日润泽平顶山,全省上下迅速行动、不等不靠,打响了一场与旱魔赛跑的闪电战。
7月22日,副省长王铁紧急赶赴平顶山,调研会商旱情后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邓凯副书记关于抗旱工作的批示精神,多措并举,在做好其他调水引水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南水北调向白龟山水库补充水源。
随即,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平顶山市等展开紧锣密鼓的行动,一条蜿蜒200多公里的输水线路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一次次实地勘查、研讨论证,调水工程的可行性渐趋明朗。
7月27日,省防指召开会商会,初步确定调水方案。当天,省防指、省南水北调办分别向国家防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上报调水请示。
其间,白龟山水库7月29日第二次动用死库容送水,已至极限。而同步实施的燕山水库调水工程至少需40多天,难解燃眉之急。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正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进行充水试验,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案。
国家防总7月30日召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防总、省防指等紧急会商,专家组会后立即赶赴河南实地论证调水方案。
8月4日,国家防总正式批复调水方案。短短十天左右时间,中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来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7月29日,平顶山市成立了南水北调应急调水指挥部,市自来水公司、电力等部门组成突击队,几十名职工顶烈日冒酷暑奋战9昼夜,在南水北调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成功架设临时泵站。
8月6日调水工作正式启动,当刁河渡槽节制闸缓缓升起,18台水泵喷出18条水龙,汇成浩浩清流,踏上奔赴平顶山的迢迢征程时,现场的调水工作人员禁不住欢呼雀跃。
获悉国家防总批复调水方案那一刻,平顶山市应急调水指挥部负责人之一、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高升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为什么会流泪?因为当初觉得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高升笑着解释。
这确实是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大动作”:跨越220公里,首次从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调水,工程涉及国家多个部门及湖北省,省内也要多地多部门合作,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实属不易。
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收到我省的调水请示后,均表示将大力支持。相关工作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加快工作进度。
长江防总组织专家,协助我省优化完善调水方案(优化后的方案为从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提水,经由沙河支流澎河,输水至白龟山水库,可缩短输水距离,减少投资),并及时批复。
湖北今年也遭遇较重旱情,但襄阳等地顾全大局,对我省调水工程给予无私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尚未正式通水,一些渠段还未进行充水试验,但为确保百万市民吃水,我们全力支持应急调水工程。”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杨继成表示。
目前,220公里干渠上,各施工标段安排专人对工程巡查维护,确保调水期间群众人身安全、工程安全。方城六标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该标段全长约8公里,每公里都有一人全天候值守,确保圆满完成送水任务。
临时泵站所在的刁河渡槽虽位于邓州市,但需要从淅川县九重镇为临时泵站架设电线。邓州、淅川两地全力支持、密切配合,4个作业组昼夜施工,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把高压线从十几公里外架到刁河渡槽上。
8月17日18时,随着澎河渡槽闸门缓缓开启,丹江水顺利抵达平顶山市,现场欢声雷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第一巡回督导组组长周声涛专程赶赴现场,并对我省此次应急调水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一条220公里的新水脉,挽起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将甘甜碧水源源不断注入远方干渴的城市,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新时代精神镌刻在中原大地。
说起平顶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煤城”。这个因煤而兴的城市,曾被称为“中原煤仓”。
2014年7月,平顶山遭遇严重干旱,全市143座水库有98座干涸,49条河流有44条断流。
为守住100多万城区群众吃水的“生命线公里外的丹江口水库急切地朝着平顶山奔涌而来。
应急调水整整45天,输水量5130万立方米。而此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尚未正式通水。
“是第一口‘南水’救了平顶山。”平顶山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副主任陈险峰动容地说,平顶山也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第一个受益城市。
渔民卢红跃戴上草帽,跳上一叶小舟。为期半年的禁渔期刚刚过去,这个水边村庄又灵动起来。
卢红跃捕了几条鲢鱼和鳙鱼。“10年前大旱的时候,别说打鱼,连吃口水都艰难!”卢红跃回忆,那年他家地里的玉米全旱死了。
“2014年7月18日,白龟山水库水位跌破97.5米(死水位),并在死水位下运行了整整59天,最低水位降至96.8米。”河南省白龟山水库运行中心调度科科长徐章耀说,该水库正常水位为103米,死水位以下的水量正常情况下不能动用。
这样的“死库容水”,共抽了1532万立方米,平顶山中心城区每天只能限压限时供水。如果再无来水,不仅百万市民无水可用,水库运行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2014年12月21日,平顶山大旱后的白龟山水库,在“南水”补水后逐步恢复。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调水入城,成为唯一办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以南段当时正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进行充水试验,反复权衡后,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案。”陈险峰说。
紧急关头,国家防总召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防总、河南省防指等紧急会商,决定在南水北调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架设临时泵站,从刁河渡槽提水,经沙河支流澎河输水至白龟山水库,沿途220公里。
对尚未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应急调水是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大动作”,涉及国家多部门和湖北省,而且河南省内一些渠段,还未完成南水北调干渠充水试验。
无数力量在这段220公里的输水线路上汇聚,助推一泓碧水快速奔向“干渴”的平顶山。
2014年8月6日,“南水”从刁河渡槽奔向平顶山。8月19日,长途跋涉的清甜“南水”,源源不断注入白龟山水库。
2024年3月7日,平顶山白龟山水库碧波万里,灿若明珠。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平顶山市水利局时任副局长李高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渠‘南水’,救了一座城。”
“每年11月份,红嘴鸥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向南迁徙,白龟湖湿地已成其在中原地区最大的越冬地。”陈险峰站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岸边,指着浩渺烟波中的鸟岛说。
“从2016年至今,如果不是南水北调持续进行生态补水,白龟湖湿地和白龟山水库的生态不会有这么好。”陈险峰说,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补水水量达3.08亿立方米,白龟山水库水面面积从30平方公里增至63平方公里。
“2000年前后,为了保护这一泓清水,网箱养殖被禁止。”卢红跃说,2014年的旱灾让平顶山人对水真正产生了“敬畏”,也对“南水”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白龟山水库库容约为9.22亿立方米。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平顶山市生活供水7.1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7.04亿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白龟山水库。JN江南入口
从因煤而兴到因水而活,“中原煤仓”平顶山,也在“南水”的润泽中,实现了从“一块煤”到“万条丝”、从资源型城市向新材料之都的转型。
候鸟有信,应时而归。如今,白龟湖湿地吸引了200多种鸟类迁徙驻足,其中不乏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嘴鸥还成为平顶山的生态“代言人”。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迁入地和受水区,舞钢市扛牢责任,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同时积极用好丹江水,改善居民用水条件,借助水资源保障承载能力提升的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12月4日,笔者走进舞钢市尚店镇姚营新村,样式统一的两层小楼鳞次栉比,道路宽敞笔直,环境干净整洁。
来到村民姚建伟家,室内环境装饰一新,中央空调、大屏电视机等新家电十分显眼,让人感受到一派富足祥和的家庭氛围。
“宁舍黄金,不舍根据地,一开始肯定对老家很不舍,但这是国家大事,咱们必须支持。”姚建伟说。
舞钢市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安置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本着“一切为了移民、一切服务移民、一切服从移民”的方针,为移民群众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安置点,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舞钢高起点规划姚营新村,2010年8月移民新村建成,房屋美观实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设施完备,教育条件优越。之后按照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移民搬迁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淅川县盛湾镇姚营村移民330户、1400多人全部安全、顺利地搬迁至姚营新村入住,这是舞钢建市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搬迁安置行动。
“搬迁之后能否实现稳定发展,是检验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舞钢市移民安置服务中心主任表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舞钢持续加大后期扶持力度,帮助解决移民的发展问题,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能发展、可致富。
舞钢汇集多部门专项资金,加大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移民村生产用地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土地整理及水利设施配套项目等相继实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移民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同时,移民部门整合南水北调生产发展奖补资金和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先后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座、7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一座、两层800多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一处,建成10万只规模的蛋鸡养鸡场和1000头规模的养猪场、400多平方米的冷库一座。
搞好移民就业培训,拓宽移民增收致富门路。将库区移民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分期分批分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愿望的移民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共组织培训移民45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100多人。
大力开展送岗位促就业活动。依托瑞祥牧业公司扩大规模的有利时机,协调企业新增岗位优先安排移民群众,并组织瑞祥牧业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协调市银龙等企业,开辟用工绿色通道,促使移民广泛就业。
采取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将移民的生产用地统一流转,规模经营,形成高效种植园区,把移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多渠道增加收入。
姚营新村党支部书记李铁拴表示,现在村里快递驿站、银行、超市应有尽有,生活很便利。太阳能光伏项目、食用菌大棚项目等也不断给村集体增加收益。
“现在村里和舞钢当地通婚的不少,许多小孩子口音也变了,算是真正在这里扎下根了。”李铁拴说。
近日,在舞钢市中州水务有限公司化验室内,化验员王艳手拿锥形瓶和移液管,正在对出厂水进行13项内容的化验检测。
按照工作要求,每两小时就要化验一次出厂水,每四小时化验一次原水,以保证水质安全,这项工作由王艳等4名化验员昼夜轮换完成。
“中州水务水厂为引南水北调水而建,2021年开始运营以来,甘甜的南水通过这里输往千家万户,提升了居民引水安全质量。”舞钢市中州水务有限公司水厂厂长说。
十年期盼,一朝梦圆。2021年6月,舞钢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喜事变为现实——舞钢市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正式通水。
小小一壶水,窥见大民生。舞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引水工程建设,2018年1月,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该工程为十大惠民实事之一,郑重承诺:“提高城市饮水质量,让居民喝上纯净的丹江水”。
2019年7月,南水北调中线舞钢市饮水工程开工仪式举行,丹江水入舞进入倒计时。
该工程整体设计为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燕山水库作为舞钢双水源,石漫滩水库为备用水源,其中南水北调年供水为1000万立方米。途经叶县、舞钢市两地,累计铺设管线年正式开工建设,相关部门和施工人员放弃节假日,顶严寒战酷暑,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奔赴施工一线,克难攻坚、加班加点保质量赶进度。一年半时间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正式向市民供水,丹江水源源不断流入舞钢市千家万户。
目前,丹江水在舞钢供水范围主要为舞钢市中心城区,服务人口约10万,年供水量约98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舞钢市居民的饮水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以前吃水库水,家家户户装上了净水机,吃上南水之后,净水机基本上闲置了。”家在舞钢市区的王艳对水质的变化很有感触。
同时,南来之水强化了舞钢的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原来的水源地石漫滩水库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态作用,增加了水域面积,改善局部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并且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有积极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水资源正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刚性约束。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有效破解了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的空间均衡难题,而且也有力支撑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南水入城,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得以极大提升,舞钢抓住机遇、借势而为,不断壮大发展新优势。
南水北调供水为舞钢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了一些耗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正常生产。例如钢铁产业是舞钢市的重要产业之一,稳定优质的水资源供应有助于钢铁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因缺水带来的生产风险和成本。
引入南水北调水源后,舞钢农业灌溉条件也得以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舞钢因钢而立,因钢而兴,目前已建成从采矿、炼铁、炼钢到复合材料、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泰田重工、神州重工、德正新材料等钢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上半年,全市钢、铁产量257万吨,完成产值200亿元。舞钢将进一步加强链式集群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推进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推动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着力培育“一鸽、一茶、一菌”等特色农业产业,肉鸽养殖年出栏乳鸽达930万只、鸽蛋710万枚以上;白茶种植面积5000余亩;食用菌生产规模达3000万棒,产值2.6亿元。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平顶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足水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名城。持续推进文旅招商和项目建设,加大文旅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一年一度的水灯节,是全世界连续举办水上景观灯展示届数最多的地方,举办了祥龙谷冰挂节和环湖马拉松赛等出圈出彩活动,人头山村和姬庄村入围全国“发现乡村最美旅游目的地”。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
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舞钢,如今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山水林城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北国小江南”的人文生态画卷,环湖骑行路线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中,抬头是“画”、入目是“景”。今年11月,舞钢市环湖路入选2024“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的节点回望,移民群众安居乐业,钢城发展日新月异。
南水汤汤,不舍昼夜,继续奏响润泽北国的动人乐章,JN江南入口舞钢市立足新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优势,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暖阳高照,晴空万里。12月6日,从百米高空俯瞰宝丰县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宛若一条巨龙绕城而过,干渠两岸绿植满目,风光旖旎。
“宝丰是一个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宝丰县水利局局长李鸿昌介绍,该县地处伏牛山余脉,多年平均降雨量714.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501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3461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年来,这一泓碧水静静流淌,不仅让宝丰人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水”,而且“牵手”沿线自然水系浸润着大地,为宝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天早晨,烧一壶水,泡一杯茶,是宝丰县第二高级中学退休教师牛天玉多年不变的习惯。“自从喝上丹江水之后,壶里的水垢不见了,茶的口感也更加浓郁。”呷上一口茶,牛天玉满足地说。
“南水”到来之前,宝丰县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供水能力弱、水质口感差,曾一度困扰着群众生活。宝丰县银龙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广伟介绍,为了能让城区群众早日用上丹江水,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该县高庄分水口第一时间投入使用。2015年12月,设计日供水能力3.4万吨的宝丰县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正式通水运行。
此外,该县还先后投资3200余万元,对城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我们陆续新建管网38.72公里,改造老旧管网9.88公里,更换老旧表池8000余个,水质、水压得到了明显改善。”高广伟说,随着供水管网逐步完善,目前,城区用水户已达到7万余户,覆盖20余万人。
在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宝丰县还依托龙兴寺水库和南水北调水源,科学划分城区、西南部、西北部、东部“四大供水片区”,利用现有及新建、改建水厂,形成以县城区为核心、水厂为中心、渐次辐射村组,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有效破解用水需求逐年递增的难题。
截至目前,该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总投资1.8亿元的文笔山水厂主体已接近完工;投资2.5亿元的东部管网一期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投资约3亿元的西北部供水区龙兴水厂及北部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供水工程,以“BOT+特许经营权”建设形式正在与相关公司洽谈……届时,全县饮用水地表化率将由60%提升到90%以上,最终实现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的“四化”目标。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绿植青翠、鳞次栉比的小楼宏伟气派……走进宝丰县周庄镇马川新村,一幅生动、温暖、和谐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过去我家是瓦房,出远门得先坐渡船,交通很不方便,搬来后住上了漂亮洋气的二层小楼,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上班、上学坐公交、开车都很方便,最主要还吃上了家乡水。”75岁的村民李金合提起如今的生活赞叹不已。
马川新村是河南省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村,距宝丰县城仅1.5公里。2009年8月25日,李金合等256户淅川县盛湾镇移民告别故土,来到这里定居。
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宝丰县积极开展“美好移民村”建设,对马川新村进行了整体规划——筹资420余万元,全面提升马川新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铺设沥青路19916平方米,改造戏台1处,体育广场铺设彩色沥青路1500平方米……
“不仅要让广大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发展、可致富。”宝丰县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郭峰介绍,该县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重要安置区之一,共分两批安置南阳市淅川县马川、宋湾和马山根3个村,移民群众694户2708人,分别安置在杨庄镇和周庄镇。
为此,自2017年开始,宝丰县就积极引导马川新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并集中建设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扶产业园,采取“公司+园区+移民+特色食用菌项目”模式,大力推广羊肚菌、鸡油菌、滑子菇等高端稀有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帮助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大棚建起来以后,我一直在这儿干活,月工资将近3000元。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生活越过越有奔头。”马川新村移民李双文高兴地说。
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介绍,目前全村26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移民后扶产业园,村集体每年分红40余万元,2020年该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园区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
“在宝丰生活这10年来,我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村里还被评为‘四星’党支部,明年我们更要鼓足干劲,争创‘五星’党支部。”全双超信心满满地说。
踏着冬日暖阳,“村级河长”杨晓兵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绿色廊道,开始了巡河工作。“现在走一圈,基本见不到垃圾,更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杨晓兵说,以前可没这么“轻松”,经常“满载而归”。
杨晓兵是宝丰县文峰街道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按照要求,他需要每周巡河一次。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宝丰县于2021年8月16日起,将21.95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宝丰段)纳入宝丰县河长制体系内。新增县级河长1名、乡级河长4名,杨晓兵则成为21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宝丰县文峰街道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宝丰县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宝丰县段开展巡渠护渠工作。李鑫 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之一,我们把治水护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决守牢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宝丰县副县长王克平说。
为此,近年来宝丰县不断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河长+检察长+警长+民间河长+护河员”的“四长一员”工作体系,在全县河道、水库、灌区渠系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376名、警长164名、民间河长14名、护河员233名,形成了“党政负责、检察监督、司法保护、行业监管、公众参与、社会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新机制。
——水利部门连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关闭洗沙场、清理废弃建筑物等60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实施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对左岸排水沟进行疏通,对左右岸的应河、燕子河、干沟河等河道实施山洪沟治理,河湖面貌、防洪标准实现根本性改变。
——林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保育带建设,对干渠内侧前30米栽种女贞、雪松等,后70米栽种为楸树、五角枫等,共计栽种21.22公里,每年还对缺株断档地段进行补植补造,打造出全方位的生态屏障。
——环保部门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始终保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检察部门依托“河长+检察长”机制,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调查+座谈+建议+跟踪”的依法治河新模式,发出检察建议30份,督促整改拆除违法建筑400平方米,一批危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一泓碧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渠畔以水串景,风光旖旎;沿渠居民依水兴业,笑靥如花……灵动的“南水”,不仅重塑了宝丰发展的空间格局,更进一步推动全县河流湖泊从“生态”“美丽”向“富民”“幸福”汇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扎实做好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用水效率,让清水长润、碧水长流。”宝丰县相关负责表示。
碧波荡漾的南水北调干渠在郏县穿境北向,通水十载,郏县人欣赏着清澈如碧的渠水两岸美景,喝着甘甜的丹江水,心中充满对这项伟大工程的敬仰与自豪,昔日无私的奉献与付出也感到如清澈渠水般悠然舒畅。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郏县段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蓝色的绸带蜿蜒穿过郏县的大地。朱军辉 摄
丹江口库区的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与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因丹水结缘,一水相牵,一脉情长。十年多来,两地搬迁群众厚植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描绘共同发展的生动画卷,丹水情长的感人故事历久弥新。
南水北调工程拆迁征地是关键。南水北调郏县段全长21.82公里,涉及渣园乡、白庙乡、安良镇等3个乡镇、26个行政村。JN江南入口渣园乡、安良镇6个行政村329户1172人需搬迁安置,拆迁安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使郏县本地搬迁安置户顺利搬迁,2009年,该县成立南水北调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他们将搬迁户应享受的待遇以及拆迁、建新房的补贴、补助奖励标准做到一目了然。该县立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冀庄村、孔楼村、鲁庄村3个集中安置点。
渣园乡冀庄村是南水北调工程整体搬迁村,该县领导和乡村干部组成工作组,分包到户做思想工作,解除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村里有的年轻人才盖了新房,有的老年人望着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承受情感上的割舍。20多天时间,全村顺利签订了搬迁安置协议。施工人员保质量、赶进度,不到1年时间,建成了100多座带小院的两层新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冀庄村村干部郑连杰介绍,新村在原村址南侧建成后,2010年12月,全村146户703人全部喜迁新居。
该县提前3个月圆满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共建两层楼房199户,一层平房67户,安排搬迁安置群众266户1011人,其他63户161人为分散安置。2010年年底郏县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新居,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共需占用郏县土地10564亩,其中永久占地5428亩,临时用地5136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价值越来越高,农民视土地如生命,诉求各异。县级和乡镇干部深入村组进行排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做到小问题不出乡镇,大问题不出县。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安良镇其中一段需高填土方,渠段内无法架桥,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该县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最后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群众诉求。原正县级领导干部邢延松回忆说:“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征迁工作既不能辜负责任和使命,更不能辜负需征迁的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征迁群众为国家工程做出了很大牺牲,要为群众多做实事。在国家征迁补助经费尚未全部拨付到位情况下,县财政筹措资金提前予以垫付,不欠群众一分钱,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征迁工作比省定时间提前15天完成,并及时交给建管单位,确保了全线工程按时开工建设。”
在征迁工作的背后,该县、乡征迁干部战风雪严寒,冒酷暑高温,早出晚归,承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艰辛,为了一渠丹江水北上,舍小家顾大局,留下不少感人的故事。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该县当年荣获省、市“南水北调信访稳定先进单位”“南水北调干线征迁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冬日暖阳下,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排排别墅精美别致,学校、文化广场、生活超市、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整洁的柏油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四季常绿的香樟树枝叶繁茂散发着清香……村庄呈现出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象。
马湾移民新村距离郏县县城不到2公里,毗邻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栾高速路口。郏县移民安置服务中心主任刘景伟说:“这里以前是县国营农场,交通便利,地势平旷,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是块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来,稳得住,选址建村是关键,郏县把全县城郊最好的地方留给了1600多名淅川县马湾村移民。”
为给移民建最好的住房,该县做到整体规划科学,户型设计优美,建设质量保证一流。他们邀请专家学者,从众多民居设计中遴选出6种布局合理、适合移民居住的优秀户型。该县工作人员5次带着图纸南下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让移民代表审,供移民群众看,修改设计图纸6处,最终选择防屋顶漏雨、渗水的,具有南方建筑风格的坡顶别墅式建筑方案。
该县提出“关键工程一丝不苟,关键部位精雕细琢”的要求,决心把移民新村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求质量监督和监理完善各种手续,要求施工队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做到移民代表和监理小组参与质量监督,发现质量问题,监理下发整改通知,移民代表现场监督整改,达到质量优良,移民满意为止。2009年年底,占地253亩的移民新村初具雏形,移民新村建设质量获得全省评比综合第一名,2010年1月13日,全省移民房屋质量现场会在郏县召开,推广了郏县的经验做法。
郏县群众对当年诚挚迎接马湾移民记忆犹新。前有先遣队,后有保障组。郏县实行移民安置点对接,县直单位分包到户,搬迁、运输等各个环节全程服务。2010年8月13日凌晨4点多,199辆货车、43辆空调大巴和近40辆指挥、医疗、后勤保障车,7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庞大车队驶向淅川县迎接移民。为了让移民高高兴兴地离开老家,郏县四大班子领导像迎亲一样,带队前去迎接。他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感动得不少移民落了泪。当时盛湾镇的住宿接待能力有限,当晚该县工作人员有的就在镇学校教室等处打地铺睡觉。第二天53岁的马湾村移民刘玉柱说:“俺亲眼看到很多人身上都被蚊虫叮了包,红疙瘩一块一块的。看到这些场面,俺去郏县的心就踏实了,郏县人实在厚道,不外气,像自家人。”
移民入驻马湾移民新村当天,郏县对待移民如亲人般亲切热情,分包的县直单位和乡镇分别给移民家庭送去了当地的美食,添置了生活用品,移民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2010年8月14日,第一批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311户1354名移民搬迁至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这是我省移民史上一次性搬迁人数最多、出动车辆最多的一次。
2011年8月2日,第二批移民77户311人顺利平安搬迁到马湾移民新村。两批总共388户1672人喜迁马湾移民新村,实现从“迁居”到“安居”。
走进马湾移民新村,村文化场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刻在巨石上的一行大字——“丹江缘·马湾移民小镇”。温室大棚、亲子农场里一派繁忙景象,前来游玩、采摘、做亲子游戏的游客络绎不绝。
谈到10余年来马湾移民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当地村民们如数家珍,感到幸福满满。移民迁入后,郏县为移民一次征用1826亩生产用地,办理了有关手续,人均耕地1.05亩,做到“耕者有其田”,当年秋季帮助移民按时播种了小麦。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00多万元,村南边修建占地3500多平方米农机杂物大院,投资80多万元,在村东建了一处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网线排到家,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
郏县将移民新村后期帮扶列入全县发展蓝图,携手共建美好生活。该县按照“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就业、争取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等工作,解决移民就业难题、增加移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马湾移民新村一组村民王桂荣说起如今的美好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和爱人刘浩在县城从事餐饮生意,夫妻两人每月有近15000元的进账。目前,马湾新村在技术开发区或县城内务工的村民超过300人,在村标准化车间和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有280多人。2023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9000余元,高于郏县平均水平。
马湾移民新村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展产业,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近1000亩的集丹江情餐饮、光伏发电、丰润果蔬园、百亩莲藕池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马湾移民新村成为河南省移民乡村旅游试点村,2020年11月马湾移民新村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村里还建成21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建成生猪、肉牛、奶牛、肉鸽规模畜牧养殖园。
“搬到这里10来年了,现在村里的生活设施完善,村民就业有岗位,乡村振兴有产业,通过光伏发电、厂房出租、旅游观光、资金和土地入股等途径,每年有近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现在村民用自来水免费,用电用气都有补贴,村民种地和务工有收入,村集体每年还有分红,我们村正逐步实现共富梦。”马湾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泉自豪地说。马湾移民新村的变化,折射出郏县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丰硕成果。郏县用心用情推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获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迁安工作优秀单位”“省南水北调干线征迁工作先进县”“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渠清水丹江来。南水北调每年给郏县的供水指标是1000万立方米。2014年12月12日通水10年来,工程已累计给郏县供水9627.54万立方米,显著提高了郏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郏县城区和城郊群众吃上了甘甜清冽的丹江水,也让郏县这座中原美食城更加名闻遐迩。
丹水情长。郏县不断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范围,目前已将县城的供水管网延伸到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马湾移民新村的村民即将吃上来自故乡的丹江水,在喜悦中感受到那浓浓的乡愁。
冬日暖阳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像一条绿色的玉带镶嵌在河南省鲁山县,这一泓生命之水正源源不断地向北方奔涌。
“南水北调沙河渡槽是我国输水断面总面积最大、工程综合规模世界第一的渡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担负着向沙河以北地区的输供水任务。”12月10日,在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鲁山管理处工作多年的吕冰自豪地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各县市区为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而同时也从这一世纪工程中深深受益。
鲁山县水利局局长刘金光介绍,该县常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64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于1000立方米,属于缺水县。2014年7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尚未正式通水,可平顶山市遭遇60年一遇的大旱。全市143座水库,98座干涸;49条河流,44条断流。
“那一年我还在乡镇工作,看到山区有些群众吃水困难,志愿者们骑着摩托为群众送水,真是记忆犹新。”刘金光说。
紧急关头,国家防总召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防总、河南省防指等紧急会商,决定在南水北调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架设临时泵站,从刁河渡槽提水,经沙河支流澎河,输水至白龟山水库,路途220公里。
鲁山县澎河水库紧邻南水北调干渠,当年这里的水利工程施工极其复杂。经澎河渡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平顶山市实施河道生态补水、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平顶山市也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第一个受益城市。一连40多天,一渠清水从220公里外的丹江口水库,朝着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奔涌而来,守住了100多万城区居民吃水的“生命线”。
对于农业来说,风调雨顺是期盼,旱涝不均是常态。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洪水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次向沿线河湖实施生态补水,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2024年从夏收到秋作物播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鲁山县干旱指数曾达到重旱等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沙河进行应急抗旱供水,助力受水区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据统计,下游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超过1米,有效缓解了各种农作物遇到的“田渴”。
南水北调中线途经鲁山县的乡镇大修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辛集乡的葡萄、张良镇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都在1万亩以上,经济发展由此驶上快车道。
鲁山县原有一个自来水公司,工艺设备十分落后,供水已不能满足广大城区居民的需求。
该县强化水源保障,投资14.35亿元实施了一批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在县城南部新建了一个水厂,让广大居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源。除了在城南新建一水厂外,鲁山县还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在张良镇、磙子营乡规划建设两个水厂,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吃上了甘甜的“长江水”。
鲁山县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汪耀恒介绍:“中心定期都会派人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至平顶山市区及鲁山县城两条供水管道进行巡查,并会同有关水利部门对跨总干渠的河流、24个倒虹吸及总干渠沿线的度汛排水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供水始终安全稳定。”
为做到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鲁山县专门制定了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届时全县供水能力将达到1.582亿立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7%。全县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8%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重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鲁山县县长叶锐介绍:“鲁山县目前正以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南水北调配水科学化、水库供水最优化、水资源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形成调水、配水、供水的复合型调配供水格局。”
南水北调沙河渡槽是鲁山县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全国水利系统有名的研学基地。在渡槽穿越的沙河,鲁山县先后筹措资金19亿余元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将其整治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网红打卡地。
在南水北调沙河渡槽的上方,鲁山县设置了滨河公园及城望顶森林公园,建成两级橡胶坝,蓄起一汪碧水。在南水北调沙河渡槽的下方,鲁山县配套建设了水街、动物园、琴台阁等文旅景观,加上黑鹳、白鹭翩翩起舞的自然美景,每天早晚都吸引很多居民前来游玩。沙河(平顶山市鲁山县段)获得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称号,是平顶山市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河流。
鲁山县还注重发挥水系连通工程在水资源调配网络中“以线串网”的作用,在张官营、磙子营等乡镇实施一批水系连通工程项目,让农村坑塘里的“死水”变“活水”,有力助推了和美乡村的创建。
汪耀恒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前期,鲁山县很多居民积极配合征地拆迁,为我国做好南水北调这篇大文章作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用以来,鲁山县各单位更是协同配合,多维发力,全力服务保障一渠清水北上。
鲁山县林业局着手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实施生态廊道建设,不断增加绿化面积,近两年更是对干渠生态廊道进行完善提升,全线万株,目前已基本完成省级下达的绿化任务。
该县克服等困难,在绿化树种使用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内侧多为常绿树种,外侧为用材树种。各树种间隔搭配、混交种植,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观,使干渠两侧廊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干渠沿线,鲁山县农业农村局科学设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通过对限养区进行不定期督查,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全县176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82%。
该县还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全县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
鲁山县扎实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鲁山段)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定期排查沿线风险源,取缔散小乱污企业,对沿线余处生活垃圾堆积点进行清理,确保辖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汪耀恒说:“以前在马楼乡、张官营镇等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个乡(镇)的国道旁边,总是能看到许多水泥管涵加工或花生等作物除秧去皮的场景,如今这些场景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各种绿化景观。”
近期,围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鲁山县纪委监委开展了专项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履职尽责。鲁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鲁山县将持续做实做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这‘后半篇文章’,推动南水北调治理保护工作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为清水永续北送提供坚强保障。”
12月2日,几名年轻人在鲁山县辛集乡河扒移民新村打乒乓球,还有一些老人晒着太阳下象棋。整洁的道路、成排的房屋,连同鳞次栉比的葡萄大棚构成一幅田园画卷。
2010年9月,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1465名村民响应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号召,落户到鲁山县辛集乡河扒移民新村。多年来,鲁山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方针,先后整合资金千万余元支持河扒移民新村经济发展。该村不仅建成村委综合办公楼和卫生室、图书室、超市、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还建成29亩莲藕池、110亩养殖园区和500多亩葡萄观光采摘园,先后获得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鲁山县还常态化为移民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机会,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河扒移民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2200元增长至现在的1万余元,实现了安居乐业。不少村民还跟当地群众联姻,逐渐从情感上融入社会大家庭。
“我们原先在丹江口水库生活时大多是渔民,搬过来对种葡萄一窍不通,政府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让我们掌握棚栽避雨、绿色防控、智慧灌溉等技术,种植葡萄亩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村民王明伟说,村里像他一样掌握葡萄种植技术的有60余人,他作为技术员还经常被人请走传经送宝。
鲁山县委书记刘鹏说:“鲁山县今后将紧紧围绕移民增收目标,用好用活移民资金,重点做好美丽家园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饮水思源颂盛世,干渠沿线共发展。如今的鲁山县正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生态文明思想为契机,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治水兴水战略定位,精准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奋力开启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精心护送一渠清水北上的同时,借助南水北调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十年间,叶县,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小城,有幸与“南水”温柔“相拥”,甘甜的丹江水自此源源不断流入,悄然改写着城乡生活、勾勒出全新生态与发展的盛景,奏响一曲水润民生的澎湃乐章。
伴随管道阀门缓缓转动,澄澈的南水一路“欢歌”涌入城乡供水管网,率先抵达居民家中。
“过去一到旱季,村里水井水位猛降,打出的水浑浊还一股子怪味,洗衣做饭都成问题,更别提牲口饮水了。”叶县田庄乡田庄村村民蔡延峰回忆往昔,满是感慨。
此前,水位不足、水垢厚重、水质偏硬困扰群众多年,水壶“结白霜”、衣物洗后发硬成生活“顽疾”。
南水北调通水后,清澈甘甜的丹江水沿着管道,稳稳流入各家各户,晶莹水花飞溅,轻掬一捧,入口清甜、温润,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
为了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早在2017年、2018年,叶县便自筹资金2亿多元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在县城社区则将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与南水接入同步推进,确保南水顺利入轨落地。
水利部门争分夺秒,铺设主管网、支管网;施工团队翻山越岭、走村串巷,攻克复杂地形难题,精准对接每户人家;水质检测员定期对末梢水抽样检测,确保各项指标严苛达标;运行保障部门则坚持24小时对输水管道巡查,排查安全隐患。
星光不问赶路人。2018年6月,随着源于丹江口水库优质且硬度较小的南水流进叶县,当地1.8万多户居民成为首批受益者。
2023年8月,南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过叶县南水北调水厂,以日供7万吨的流量奔涌至主城区及马庄、田庄、邓李、龚店等乡镇(街道)、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3.76万人。
走进昆阳街道华宝小区,昔日斑驳生锈、频繁漏水的水管被崭新管道取代,智能水表精准计量,二次供水设施平稳运行,水压恒定、水流充足。
“多亏了南水北调,再也不用定期清理水垢了,泡茶、做饭都透着股鲜灵劲儿!”该小区居民刘朝霞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水碱少了、口感甜了,家中净水器闲置一旁,也几乎成了“摆设”。
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每升385毫克降到120毫克—130毫克;水质检测能力达30项,日检11项、周检18项、月检30项;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进行检测43项……据供水部门统计,超八成家庭反馈用水品质大幅跃升,清澈南水成为提升生活舒适度的点睛之笔。
南水北调配套灌溉工程落地后,纵横交错的支渠、干渠如“毛细血管”,精准送水至每寸农田。
今年春夏之交,叶县遭遇旱情,麦收前后一二个月未出现有效降雨,加之持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土地干涸,农民们心急如焚。
自6月15日始,24天时间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沙河渡槽退水闸通过沙河向白龟山水库补水近2000万立方米,有效补给白龟山水库灌区数万亩田地。
“当时收过麦种上花生后,天旱,都在浇地,田间井里的水位根本供不上,想着秋季要抓瞎。”在叶县邓李乡丁杨村村东,望着眼前高标准农田里长势整齐的小麦杨军令感慨万千。
53岁的杨军令种地190亩,承包土地16年来,这个种地“老把式”深知:种地离了水等于白忙活。
就在此时,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沙河渡槽退水闸通过沙河向白龟山水库补水的消息传来,上游的白龟山水库及时往灌区放水,使得地下水位提高。
而杨军令家的烟叶、花生、玉米等作物就在白龟山水库灌区内,与叶县任店、九龙、盐都、龚店、邓李、水寨等乡镇(街道)的22.55万亩高标准农田均得以及时灌溉。
“像我家这100亩花生今年亩产就达900多斤,仅花生一季就卖了28万元。”杨军令喜上眉梢。
如今,依托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孤石滩水库三大灌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补水,叶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自我加压,大刀阔斧建成高标准农田92万亩,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不仅如此,水质优良的丹江水改良土壤,补充微量元素,让土地重焕活力,蚯蚓归巢、微生物繁衍,土壤结构改良助力保墒保肥,降低化肥用量,农产品绿色健康,“叶县粮”“叶县菜”市场竞争力飙升,让叶县这片沃土在乡村振兴路上底气十足。
河道淤积、污水横流、垃圾遍布,周边杂草丛生,一到夏天蚊蝇肆虐、异味熏天,居民避之不及。
南水北调配套生态补水工程,让一渠清水自澧河奔腾而来,为灰河重焕生机按下“加速键”。
冲刷河道积垢,稀释污水浓度,随后,生态修复团队趁热打铁,清淤疏浚、堤岸加固、植被栽种一气呵成。
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齐头并进,短短数月,灰河旧貌换新颜: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整体水质持续向好、稳居四类水质行列。
“现在,我天天都会来这遛弯儿,空气可好,景也好。”从昔日的臭水沟到今天的清水河,叶县灰河的巨变让76岁的居民张锁感慨不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从南阳方城县进入叶县保安镇,叶县段工程总长度30.266公里,辖区沿线共布置倒虹吸、渡槽、分水口等建筑物61座。
位于上游附属工程的澧河渡槽退水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叶县段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860米,被称为水上立交,每年为叶县澧河进行生态补水,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助力农业生活绿色发展。
“通水十年来,分水口累计通过澧河渡槽退水闸为叶县生态补水6942.35万立方米。”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叶县管理处处长张学磊介绍,依托南水,叶县境内众多湖泊湿地也迎来新生。
此外,借势平顶山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机遇,叶县充分发挥澧河、沙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等丰沛的水资源优势,在全面做好利用规划基础上,按照“四水同治”、幸福河湖、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等要求,抓好沿河、沿湖基础设施提升,开工建设沙河堤防工程防汛道路,让河道变公园,让一渠清水环绕村庄。
曾经干涸萎缩的湿地面积稳步回升,引得候鸟翔集,白鹭、野鸭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鸟鸣婉转与潺潺水声交织,奏响生态和谐乐章。
常村老青山、石门水库、孤石滩水库、夏李油坊头鹭鸟群、保安燕山水库、叶县1号公路、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叶邑镇老鸦张村等自然人文景观被串联成一条名胜风景长廊,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叶县段沿线湿地面积新增千余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提升,空气湿度适宜、负氧离子浓度飙升、雾霾天数明显减少,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叶县生态标配。
叶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区域,肩负着守护这一“生命线”的重大使命。
从政府到民间,从党员到群众,为实现“双向奔赴”,十年来,叶县秉持“长效守护、精细管理”理念,举全县之力护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为推动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快速落地,确保南水安澜、和谐共生,自2015年9月开始,叶县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沿线保安、叶邑、夏李、常村4个乡镇27个行政村31.2公里的土地征迁流转工作。在林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这条绿色生态长廊如今覆盖面积已达9306.7亩。
建立防汛互联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坚持24小时值守;实施月考核制度……叶县于2017年又专门组建叶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所,负责10号线条输水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目前该所已累计巡线万余公里,向叶县、漯河市、周口市、舞钢市供水近8亿立方米。
每日清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叶县管理所巡查队队员便准时踏上巡检之路。查看渠道堤岸有无塌陷、渗漏迹象,检查防护栏是否牢固;对沿线的各类闸阀、泵站等设施,更是逐一检测运行状态,数据详细记录在册……一旦发现异常,迅速通过手持终端上报,专业维修团队即刻响应,确保问题不过夜。
不仅如此,醒目的警示标识也遍布南水工程沿线,阻拦无关人员擅自靠近作业区,降低人为破坏率。
叶县还巧用科技手段赋能巡查工作。无人机翱翔在渠道上空,高清摄像头将沿线画面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那些地处偏远、人员难以快速抵达的复杂地段,在无人机的“鹰眼”下无所遁形,实现了巡查无死角、全覆盖。
工程安全,离不开沿线支持。针对盗水、破坏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公安部门雷霆出击,依法严惩,形成强大震慑力;环保执法人员铁腕治污,关停取缔沿线违规排污企业,加密水质监测频次;沿线乡镇成立护水志愿服务队,村民自发排班巡逻,劝阻垂钓、游泳、倾倒垃圾等不当行为;小学生则化身“护水小卫士”,走进村庄宣传节水护水知识,稚嫩童声传递环保强音……
南水北调,于叶县而言,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改写民生、重塑生态、撬动发展的杠杆支点。
它流淌在生活缝隙、漫灌于希望田野、涵养着生态本底,源源不断为这座小城注入生机与活力,助推叶县驶向绿色、繁荣的新航道,未来,水润新篇还将接续书写、愈发精彩。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